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恒[1]
机构地区:[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出 处:《求索》2013年第1期150-152,共3页Seeker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751104)
摘 要:自文学自觉时代起,中国诗学论争便开始出现,并延续至今。虽时代、论争者阶层、知识背景等均不相同,但论争似乎基本总在对立的两派之间发生,两派各自有着超越时空的基本相同的立场、追求、文学品位等。符号学视野中的汉字对这一现象起着关键作用。汉字既可作指向所指的能指,又可作自我衍生的能指,而二者不同的偏向可将中国诗学论争概括为"能指派"和"所指派",两派论争的焦点也集中体现在诗歌语言的"难懂"与"易懂"上,其背后深层动因正是汉字的"言"方式编码和"文"方式编码的差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