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沈卫威[1]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出 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29-36,共8页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激进与保守:民国大学两大学术传统的形成研究"(12BZW084)
摘 要:1902年,是大清王朝在屈辱中艰难走向新世纪的第二年,也是在日本教育家的启发下,作为"官话"的"京城声口",被士大夫文化精英阶层中的有识之士,有意识地确立为中国的"国语",并与国家、民族的统一大业发生重要关联的一年,更是中国的文化教育借助维新变法再起之势,摆脱激进政治的绑架,发生新的稳健的转折的开始。"国语"与国民教育和中国大学的兴起的关系,也由此开始紧紧地连在一起。吴汝纶、严修、王照、袁世凯、梁启超成为"国语"确立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历史性人物。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文化共同体内,"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大一统"文化观念中,又多了一个"口同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