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莉[1]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00
出 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93-97,共5页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悖反之艺与存在之思--卡夫卡作品叙事艺术研究"(项目编号11YJC75203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作为卡夫卡最为凸显的文学遗产,卡夫卡的梦境诗学对后继者的文学创作产生并持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真实性内涵和存在主义体认是卡夫卡梦境诗学的本质性特征。卡夫卡将梦境融入现实,表现世界的虚幻和人类的存在困境。卡夫卡的梦境诗学对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的创作具有重大的启悟意义。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作家在创作中寻找并构建具有主体性的话语体系、人物类型、结构模式、空间符号,这无疑是对卡夫卡的梦境诗学的积极回应。反之,也只有这种带有创作主体意识的积极回应才能反证卡夫卡文本的意义。Kafka intended for a lifelong time to reveal his dreamlike inner life. Kafka ' s dream is reality, which signifies the real world and human existence. This paper, adopting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Kafka ' s poetics of dream on the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later 20th century.
关 键 词:卡夫卡 梦境诗学 真实 存在 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