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健[1]
机构地区:[1]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海南海口570102
出 处:《海南医学》2013年第6期892-898,共7页Hainan Medical Journal
摘 要: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其致病基因ATP7B定位于染色体13q14.3,编码一种铜转运P型ATP酶。1912年Kinnier Wilson首先报道本病,近年来WD的研究已取得喜人的进展。1989年WD基因被准确定位于13q14.3,1993年WD基因被成功克隆。本病的诊断主要采用血清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血清铜、尿铜、肝实质铜及基因检测。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对症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采用青霉胺、锌盐及曲恩汀(Trientine)。肝移植是唯一可以治愈本病的治疗措施,细胞移植治疗及基因治疗尚处实验研究阶段。本文就本病的历史研究进程及新近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