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邵孝侯[1] 何俊 胡秀君 何生兵 徐征[2] 邱艳[2] 王金兰 吴七斤
机构地区:[1]河海大学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2]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北京100053 [3]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水务局,江苏南京211300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第3期357-359,共3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水利部综合事业局项目[编号:2009财第(11)号];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编号:苏水科函(2009)26号;苏水科函(2010)28号];国家公益性行业(水利)科研专项经费(编号:201001040);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水利工程)
摘 要:在南京淳东灌区对水稻"控灌中蓄"灌溉新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水稻品种9746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观测了控灌中蓄、淹灌2种灌溉模式和不同晒田程度(轻晒和重晒)条件下水稻全生育期的灌水量、灌水次数、对降雨的利用率、土壤含水量和水稻产量等指标。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控灌中蓄灌溉模式下全生育期灌水仅3~4次,平均灌溉定额112 mm,和淹灌处理相比,灌水次数减少5~7次,节水幅度平均达63.2%。控灌中蓄条件下重晒处理又较轻晒处理节水27.7%,且该处理对降雨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为最大,分别达到49.3%和1.30 kg/m3,同时控灌中蓄灌溉模式下水稻实际产量比淹灌增产23.8%~33.9%。结果表明,水稻控灌中蓄模式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应,是一种水资源利用效率高、减排和增产潜力巨大的生态灌溉模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2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