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加康复运动疗法对实验性脑瘫大鼠大脑病变区GAP-43、SY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于雪峰[1] 樊祥伟[1] 高晶 

机构地区:[1]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南昌330003 [2]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妇幼保健院,淮安223002

出  处:《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年第2期110-111,171,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960483

摘  要: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加康复运动疗法(简称针康法)对实验性脑瘫大鼠大脑病变区生长相关蛋白(GAP-43)和突触素(SYP)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加康复运动疗法促进脑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脑瘫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康复组、针康组。分别在1、2、3、4、5周不同时间段进行运动功能评估,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脑病变区GAP-43和SYP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康复组、针康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较正常组皆有降低,康复组与针康组较模型组明显增加,针康组变化幅度较大,且在3、4、5周时变化较康复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康复组、针康组大鼠大脑病变区SYP表达在2周以前降低,从3周开始升高,于4、5周时持续升高;针康组在4周、5周时表达明显,较模型组、康复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康复组、针康组大鼠大脑病变区GAP-43的表达在1、2周时持续升高,3周时到达高峰,随后降低,到5周时恢复到正常水平,在2、3、4周时针康组较模型组、康复组变化明显(P<0.05)。结论:针刺加康复运动疗法可以有效地恢复脑瘫大鼠肢体的运动功能,是通过调节大脑病变皮质区GAP-43和SYP表达来实现的。

关 键 词:脑性瘫痪 针灸疗法 生长相关蛋白 针灸效应 突触素 针灸效应 大鼠 

分 类 号:R245[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