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艺术品归还的学术思考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建民[1] 王昊午[1] 

机构地区:[1]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081

出  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7-12,共6页Journal of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中央民族大学自主研究项目"艺术人类学学科平台建设"(0910KYXJ0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

摘  要:原住民艺术品作为承载着文化核心价值和情感寄托的物品,在文化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但近代以来,大量原住民艺术品离开了原在场所,成为收藏品和展示物,服务于与其原初文化情境不同的其他目的。近十余年来,在北美等地出现了要求归还原住民艺术品的运动。从这一运动出发,围绕其间对原住民艺术品归属的种种主张,关注在物品保存和放置的空间转换过程中原住民艺术品属性的多元性呈现。作者认为,当地公众必须对于文化遗产及其相关事务有更多知情权和话语权,博物馆应当重新定位,在原住民艺术品归还运动中发挥文化对话和合作作用。

关 键 词:原住民艺术品 文物 博物馆 原住民艺术品 归还运动 归属 

分 类 号:G112[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