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董新春[1]
机构地区:[1]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7
出 处:《理论学刊》2012年第5期123-126,共4页Theory Journal
基 金:2010年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项目"在历史规律与自由选择之间--20世纪历史规律问题存在性之争"(项目编号:10YJC720009);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基金资助(经费号:52WW100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鲍德里亚看来,作为马克思主义基础性概念的历史规律,并非像人们所认为和理解的那样具有科学性和普遍适用性,其中蕴含的决定论思维也难以成立。它们都是遵循着"生产的逻各斯",笼罩在"生产"、"生产力"等"商品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预设"阴影"下的意识形态概念。20世纪,"消费"占据了现代社会的统治地位,"符号的政治经济学"取代了"商品的政治经济学",以往"生产之镜"中的历史规律理应被彻底否定和解构。鲍德里亚的"解构"对象事实上只能是传统中教条化的历史规律观而不是也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规律理论,但他从"消费"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生产"之根的摇撼及所作的"片面而深刻"的批评,对于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深化马克思主义及历史规律问题的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