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文化视阈中的清代山东运河城市民间坊刻——以聊城书庄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轶男[1] 张弘[2] 

机构地区:[1]济南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2]济南大学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出  处:《理论学刊》2012年第6期118-122,共5页Theory Journal

基  金:山东省社科联科研项目"明清运河城市的民间书坊及其刻书研究"(项目编号:11-ZC-WH-07);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古代图书市场与儒家文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1BLSJ01);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山东图书市场研究"(项目编号:J09WG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明清之际,随着京杭大运河的贯通,新兴的山东运河城市成为北方经济繁荣之区。运河城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等特质,使其成为孕育市民文化的摇篮。市民文化作为运河城市民间坊刻发展的直接催化剂和重要文化土壤,直接影响着坊刻本的定位和内容生产;同时,市民文化的商业属性也决定了坊刻本的商业化与产业化运作,使其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而坊刻本反过来又对市民文化具有接收整合功能,担负着通俗文化传播和市民文化建构的重任。市民文化与山东运河城市的民间坊刻呈现出良性互动的局面。

关 键 词:清代 山东运河城市 聊城 民间坊刻 市民文化 

分 类 号:G256.1[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