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彦斌[1] 孟伟[1] 韩国林[1] 张辉[1] 郑海燕[1] 常帅[1] 相华[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乌鲁木齐830013
出 处:《广东医学》2013年第6期905-907,共3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探索动静脉内瘘术中静脉属支及交通支结扎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本组141例,按所需结扎的静脉支数随机分为改良皮内缝扎组(观察组1,n=43)、皮内缝扎组(观察组2,n=52)和切开结扎组(对照组,n=46),对比各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静脉结扎术区肿胀程度、术后静脉结扎术区疼痛程度、术后感染比例、术后3个月静脉结扎有效率、静脉结扎术区硬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1及观察组2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00),且所需结扎支数越多,用时差异越明显;观察组1与2手术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手术用时离散趋势方面,观察组1优于观察组2,对照组离散趋势最大。术后静脉结扎术区疼痛程度观察组1与观察组2相近,均轻于对照组(2=6.865,P=0.032)。术后3个月静脉结扎术区硬结形成比例观察组1优于观察组2(P=0.020)及对照组(P=0.000),观察组2也优于对照组(P=0.027)且皮下硬结大小也小于对照组。各组间手术并发症、术后静脉结扎术区肿胀程度、术后感染比例、术后3个月静脉结扎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动静脉内瘘术静脉结扎中,改良皮内缝扎法优于单纯皮内缝扎及常规切开结扎法,对于较短的静脉交通支可首选单纯皮内缝扎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8.13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