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T. Parsons E. L. Geist 李守勇(译)[2] 吕春来(校)[2]
机构地区:[1]不详 [2]河北省地震局邯郸中心台
出 处:《世界地震译丛》2012年第6期1-13,共13页Translated World Seismology
摘 要:过去100年特大地震的图像提出了大地震的发生是否在全球距离有联系的问题,或者说地震的时间丛集是否可被认为是随机偶然的。特别是过去10年特大地震的频度引起了媒体对全球灾害增加的推测。因此我们检查了地球最大地震一年分辨率的地震间隔时间的分布,并计算了它们与时间随机泊松过程一致的程度。我们用合成目录说明,任何全球地震间隔时间特殊分布的发生概率都是低的,并且短期的丛集是泊松过程最少重复的特征。我们检查实际目录发现,正如根据合成目录所预期,如果泊松过程是活动的(平均发生率为3.2%),过去111年中最小概率的M≥8.3地震的间隔是短的(t<1年)。在我们研究删除了局部触发事件的M≥8.3地震目录时,我们发现0~1年间隔的高平均发生率为9.5%,和根据时间随机指数分布得出的模拟目录的值(11.1%)相差不大。这里我们强调短事件间隔时间,因为它们最明显且引起了全球地震之间物理上有联系的推测。我们还发现,整个111年观测的M≥8.3地震间隔时间的分布(包括长静止期)与泊松过程的比较并不显著不同于用合成目录所做的相同比较。因此我们发现没有证据说明全球特大地震的发生不是时间随机的泊松过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13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