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哥伦布》中场景机制的运用及其对主题的揭示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严宁[1] 

机构地区:[1]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哈尔滨150001

出  处:《学术交流》2013年第4期210-213,共4页Academic Exchange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菲利普.罗斯后期小说中‘犹太’母题的叙事功能研究"(HEUCF121203);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3I模式研究"(10E039);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课题"符号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研究"(12512054)的部分研究成果

摘  要:中篇小说《再见,哥伦布》是美国犹太作家杰出代表之一、当代美国文坛泰斗菲利普.罗斯初登文坛的首次创作。尽管是初次尝试创作,《再见,哥伦布》却显示出作者不俗的写作才华、深刻的生活洞察力以及成熟的写作风格。小说以爱情故事为线索揭示了美国犹太青年对传统是继承还是反叛的矛盾心理及摆脱束缚、寻求自我的强烈愿望。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刻意设计了故事发生的两个主要场景———肖特山富人区和纽瓦克犹太人聚居区。微观上大量细腻的场景细节描写与宏观上主要场景时空上的交错转换相结合的场景机制,既为读者编织出了一幅美国犹太人的生活画卷,又呈现出美国犹太中产阶级郊区生活与普通犹太移民后裔城市生活的鲜明对立。同时,整个故事由主人公尼尔讲述,打破了全知的叙事视角,故事空间因此成为人物内心的外化,场景描写成为了刻画人物心理和揭示主题的重要手段,极具叙事功能性和主题揭示性。

关 键 词:菲利普·罗斯 《再见 哥伦布》 场景机制 

分 类 号:I712.74[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