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选举文化优化探析——以2011年国会大选为例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景峰[1] 端木凡昌[1] 

机构地区:[1]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  处:《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第3期36-41,共6页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忧患意识理论与实践及对中共党建的启示"(12YJA810013)

摘  要:新加坡选举文化的嬗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政治体制的改革方向和民主进程。近年来,在执政党的主导下,新加坡的威权体制中的民主因素开始增多。2011年国会大选被普遍认为是新加坡的"政治分水岭",反对党首次夺取了集选区的胜利。也正是由于人民行动党主导的选举文化的优化,这次大选也被学者称为"新加坡民主的成人礼"。此次大选被注入了更多民主、理性、多元、和谐等正面元素,推动了新加坡选举文化的进一步成熟。人民行动党对选举规则的调整,增强了选举文化的公平性;新加坡各政党之间的斡旋与竞争渐趋理性,使选举进程中政党关系向规范化迈进;选民的政治理性水平日趋提升,促使选举文化主体的成熟。这次大选对新加坡选举文化甚至政治文化的优化,使人们有理由相信,新加坡独特的民主模式也正在自我调适之中。这次大选是新加坡在政治民主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关 键 词:新加坡 人民行动党 选举文化 国会大选 政治选举 

分 类 号:D521[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