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冯艳[1,2]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2]许昌学院文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出 处:《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144-148,共5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9JZD0012);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省立省助项目(CXZZ12_0359)
摘 要:"五更体"民歌在中国民歌发展史上渊源甚久,它不仅广受普通百姓喜爱而得以广泛传唱,同时还对文人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五更体"民歌对中国古代散曲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散曲的外部形式和内容上,还表现在散曲所使用的曲牌上。民歌与文人散曲之间不同形态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它对于激活散曲独有之文体特征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