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论视野下车载GPS证据的可采性——兼评2012年United States v.Jones案  被引量:1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初殿清[1] 

机构地区:[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出  处:《政法论坛》2013年第3期160-169,共10页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我国刑事证据规则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究"(项目批准号:11BFX12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United States v.Maynard案及其后续的United States v.Jones案将"镶嵌论"导入刑事诉讼领域,用以判断车载GPS信息等电子监控证据的可采性,在Katz案所确立的搜查标准下针对科技挑战而增添新的分析途径,在"空间"之外,将"时间"也作为判断隐私状态的重要参量,并通过镶嵌论的逻辑方法对某些可以侵入"时间"领域的现代技术进行规制。车载GPS信息具有电子证据、间接证据、踪迹证据等性质特点。作为一种信息协同效应理论和逻辑方法,镶嵌论为业界分析车载GPS证据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电子监控证据的科学可靠性、关联性、合法性等广义可采性的方面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并可以为我国刑事诉讼技术侦查及其证据运用的相关规则提供启示。

关 键 词:车载GPS证据 镶嵌论 隐私权 技术侦查 科技证据 

分 类 号:D971.2[政治法律—法学] D915.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