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视域中的公民及其中国意义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冯琼[1] 吴宁[1] 

机构地区:[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人文杂志》2013年第5期7-12,共6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资助项目(项目号:31541111812);湖北省教育厅高校专项科研资助项目(项目号:32512118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哈贝马斯将交往行动理论推进到政治哲学和法哲学领域,交往行动理论中以主体间关系建构的匿名的言说者和听者变身为话语民主理论中的特殊主体——公民。交往视域中的公民强调以理想的交往共同体、主体间的关系与主体的交往资质确证公民身份。在中国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同步生成的背景下,以法治为媒介,通过良性的社会组织这类社会中坚力量营建的交往视域不断强化主体的"公共性",可以成为中国民众确证公民身份的基本进路。

关 键 词:交往行动理论 公民 话语民主 

分 类 号:B082[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B51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