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光铂
机构地区:[1]<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北京市100029
出 处:《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年第5期385-386,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Spine and Spinal Cord
摘 要:上颈椎位于头颈交界部,毗邻生命中枢,部位狭小,解剖复杂,是外科治疗难度高、风险大的高危区。20世纪末,我国对寰枢椎脱位多采用保守治疗(如颅骨牵引、Halo支架固定)或Brooks钢丝、Halifax椎板夹、Apofix夹等非螺钉固定技术治疗,而对陈旧性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几乎缺少良好对策。1986年刘景发等嘲采用经口咽寰椎前弓和枢椎齿状突切除行前路减压复位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后于1998年报道经口咽前路寰枢椎松解,术后持续牵引缓慢复位后,行头颈胸石膏外固定或后路枕颈或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来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2003年党耕町等报道应用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翻,随后,王超等结合上述两种手术,即经口咽前路松解,术中重力牵引复位,再后路行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或枕颈固定融合,进一步提高了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