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网络舆情分析与研究中心,江苏苏州215123
出 处:《电子政务》2013年第5期15-22,共8页E-Government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地方服务型政府建构路径与对策研究"(09&ZD06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ZZ019);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1YJC810016)
摘 要:作为数字技术进步的产物,互联网开启了崭新的公共空间。基于其独特的结构和生态,网络舆情的治理给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而现行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模式却顽强地延续了革命传统下的对抗逻辑和现行体制下的维稳逻辑。然而,喧嚣尘上的网络舆情实质上不过是中国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社会—经济—技术"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晴雨表",试图通过传统方式完成对网络公共空间的统合只能与社会需求南辕北辙。而对工具理性的过分依赖终究难以消解网络舆情背后民众心理的"焦虑"和官民关系的紧张。消解网络舆情治理困境的根本途径有赖于政府逻辑的转换和开放性公共空间的营造。
关 键 词:网络舆情 网络治理 网络社会 虚拟社会管理 政府逻辑 开放性 公共空间
分 类 号:D630[政治法律—政治学] G206[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0.24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