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致血小板减少一例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振晓[1] 王相立[1] 

机构地区:[1]山东省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276005

出  处:《精神医学杂志》2013年第2期118-118,共1页Journal of Psychiatry

摘  要: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药物使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100×10^9/L)。常见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有:肝素、奎宁、奎尼丁、阿昔单抗、金盐、利奈唑胺、利福平、磺胺类、卡马西平、丙戊酸、西咪替丁、对乙酰氨基酚、氯噻嗪、氯霉素、氟达拉滨、奥沙利铂、环孢素、利妥昔单抗、硫酸鱼精蛋白等。文献报道,在抗抑郁药物中,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有:三环类抗抑郁药(TCA)、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中的舍曲林、西酞普兰、a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和5.羟色胺1,5.羟色胺2受体拮抗剂米安色林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抗抑郁药(NaSSA)米氮平。

关 键 词:血小板减少症 艾司西酞普兰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抗抑郁药物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三环类抗抑郁药 对乙酰氨基酚 

分 类 号:R558.2[医药卫生—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