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丹丹[1]
机构地区:[1]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讲师,北京100037
出 处:《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34-50,共17页Foreign Affairs Review
基 金:外交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外交政策分析视角下的中国与苏东社会主义阵营关系”(ZQY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成果;北京市教委和北京社科规划办专项基金资助
摘 要:建国前夕,中共中央领导人一边积极向苏联靠拢,一边主动争取加入国际共产主义社会,获取平等的身份和地位。冷战格局的形成和美苏欧洲战略的调整,催生了苏东社会主义阵营。斯大林通过欧亚革命分工,将新中国置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之外。在中共领导人看来,这是对中国革命重要性认识不足,体现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1956年10月底,新中国领导人以苏共二十大以来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产生的系列危机事件为契机,成功劝说苏联领导人在处理苏东阵营关系时,放弃大国干涉这一主要手段,转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重新规范苏联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间的关系。对新中国领导人而言,这一对外行为及结果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终于以大国姿态,在处理阵营危机的过程中发挥政治和外交影响力,获得了应有的尊重和地位。根据新中国领导人的设想,国际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完美结合,存在一个关键前提,即斯大林时期建立的社会主义观念、体制和内外道路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和平共处方针并不能推动各社会主义国家转变思路,改革内政,因而很难解决导致阵营危机产生的根本问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