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静斐[1]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年第3期116-119,共4页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基 金: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博士后研究基金项目[12X10003000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1980年代,美国的文学研究界兴起了名为“新历史主义”的批评方法,其最有影响的思想是关于历史的观念以及对文学与历史关系的理解。在历史观念方面,“新历史主义”批评所体现的双重特性尤其值得深入思考。一方面,先前历史主义对历史语境的重视在新历史主义的方法中得到了承继;另一方面,后结构主义对历史意义的消解又被新历史主义借用来突破既有的历史叙述。然而,新历史主义对这两种资源的利用都是不彻底的,其最终目的是建构自己的“诸种历史”(histo—ties)的述史模式。因此,新历史主义只是将历史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方法应用于一定的范围内来为自己的批评目的服务。这种回避理论立场的姿态,使得新历史主义在遭到双方质疑时,难以摆脱内部逻辑的困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3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