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河北医药》2013年第10期1538-1539,共2页Hebei Medical Journal
摘 要: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早发现颅内动脉瘤并进行干预治疗可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DSA一直以来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其检查费用不菲,而且不少研究证实反复行动脉内插管造影对患者动脉内膜存在损伤,且具有1.5%-2%的合并症或死亡的危险。螺旋CT出现以来由于其扫描速度快,成像质量较高,后处理软件丰富,使颅内动脉血管成像成为现实。同时因为其检查费用较低受到临床及影像专业医生的关注。颅脑CTA有多种后处理方法,如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均可用于检出动脉瘤,而不同后处理方法间对动脉瘤检出率是否存在差异尚缺少有价值的比较,本文尝试在CTA不同后处理方法间进行对比,探讨不同后处理方法对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分 类 号:R814.42[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