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臧海英[1] 李涛[1] 

机构地区:[1]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CT室,071000

出  处:《河北医药》2013年第10期1538-1539,共2页Hebei Medical Journal

摘  要: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早发现颅内动脉瘤并进行干预治疗可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DSA一直以来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其检查费用不菲,而且不少研究证实反复行动脉内插管造影对患者动脉内膜存在损伤,且具有1.5%-2%的合并症或死亡的危险。螺旋CT出现以来由于其扫描速度快,成像质量较高,后处理软件丰富,使颅内动脉血管成像成为现实。同时因为其检查费用较低受到临床及影像专业医生的关注。颅脑CTA有多种后处理方法,如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均可用于检出动脉瘤,而不同后处理方法间对动脉瘤检出率是否存在差异尚缺少有价值的比较,本文尝试在CTA不同后处理方法间进行对比,探讨不同后处理方法对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关 键 词:颅内动脉CT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分 类 号:R814.42[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