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肺表面活性物质不同注入法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对比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衡茂香 张爱红[1] 

机构地区:[1]江苏省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25002

出  处:《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9期1202-1203,共2页The Journal of Med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摘  要:目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所致,多见于早产儿。NRDS是PS的主要适应证。方法:早产儿早期给药是关键,对所有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g;生后2~6h内出现青紫、呼吸困难、呼气呻吟、吸气时胸廓凹陷、肌张力低下等现象;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和体征,立即给药,33~35周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预防性给PS,在出生时立即给1次,按需给2~4次,间隔时间一般为10~12h。结果:实验组患儿应用此种方法给药可迅速发挥药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较好。结论:使用头皮针联合球囊加压注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方法简便易行,操作过程中不中断供氧,可有效减轻给药过程中的缺氧程度。

关 键 词: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注入方法 NRDS 

分 类 号:R722.12[医药卫生—儿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