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表演的历史任务及其文化逻辑分析  被引量:1

The Historical Duty and Culture Analysis of Fuzzy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厉震林[1] 

机构地区:[1]上海戏剧学院,教授200040

出  处:《当代电影》2013年第6期87-92,共6页Contemporary Cinema

基  金:2011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期电影表演美学史述"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2011BWY010

摘  要:在新时期电影表演美学的演变过程中,模糊表演有着自己的发展文脉,它基于与20世纪80年代文化启蒙的呼应关系,在一种必然性及其题材、导演、演员互动的偶然性中,经历了本能阶段、主动阶段、提升阶段以及余脉阶段的内在变化历程。它在政治文化逻辑上对于五四运动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态度及其认识,也是面临着一个"难题"以及是否"选择"的"勇气",表明了时代的规定性和局限性。随着启蒙运动的结束以及模糊表演自身的某些缺陷,模糊表演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任务,逐渐转化为后来电影表演美学的深脉部位。模糊表演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表现,成为新时期电影表演美学气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构成电影史学上的文化现象。

关 键 词:模糊表演 发展文脉 历史任务 政治文化逻辑 

分 类 号:J912[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