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锋[1] 郭江涛[1,2] 王焰[1] 范蔚茗[1] 李超文[1] 李红霞[1] 赵亮[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出 处:《科学通报》2013年第14期1289-1299,共11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0914009)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科学基金(41121002)资助
摘 要:华北陆块岩石圈经历了中-新生代强烈的岩石圈减薄和随后的地幔增生作用.来自山东莒南和青岛晚白垩世玄武岩中橄榄石捕虏晶和地幔包体橄榄石的原位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它们总体上具有低δ18O的特征,其中莒南橄榄石捕虏晶和地幔包体橄榄石的Fo=87.5~89.8,δ18O=4.1‰~5.2‰,平均值为4.8‰;青岛玄武岩中地幔包体的橄榄石Fo=89.0~89.9,δ18O=4.1‰~5.2‰,平均值为4.8‰.前人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资料显示,这些橄榄岩包体具有饱满的岩石化学特征和亏损的Sr-Nd同位素组成,类似于亏损的MORB型地幔.因此,这类低δ18O的地幔橄榄岩可能为经历了俯冲板片高温流体或熔体交代的地幔楔.结合近年来报道的新生代低δ18O玄武岩和代表残留洋壳的低δ18O石榴石辉石岩包体,我们认为华北大陆岩石圈中-新生代地幔演化过程中存在俯冲大洋地壳的贡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1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