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玮[1] 董云鹏[1] 郭安林[1] 柳小明[1] 柳益群[1] 查显锋[2] 张快乐[1]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 [2]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54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第5期730-744,共15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802051;41190074);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专项经费资助
摘 要:秦岭造山带通常以凤县-太白走滑剪切断裂带和徽成盆地为界,分为东秦岭和西秦岭.东、西秦岭在造山后表现出多个方面的显著差异,而地处东、西秦岭分界处的凤县-太白断裂带和中生代、新生代徽成盆地为研究秦岭造山带内部中生代以来的陆内构造演化提供了有利的构造分析和沉积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场所.以东、西秦岭分界处的徽成盆地和周边各主要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西秦岭各个区块之间断裂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研究和徽成盆地的沉积充填过程来解释徽成盆地形成的动力学背景,揭示东、西秦岭交接部位造山后阶段的构造演化.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造山带自晚三叠世碰撞造山以来,于早-中侏罗世发生造山之后的伸展垮塌,并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2)晚侏罗-早白垩世,在北东南西向挤压应力场下,由于秦岭造山带内部发育的大规模的左行走滑运动,使得在东、西秦岭交界部位发生陆内逃逸构造,东秦岭微板块向东有限逃逸,碧口地体侧向向西南逃逸,同时在左行剪切断裂带内沿徽成断裂南缘形成了与走滑伸展有关的呈右阶雁行排列的早白垩世沉积盆地.(3)中生代以来,徽成盆地及邻区经历了四期构造演化阶段:①早-中侏罗世的伸展断陷盆地发育阶段,②晚侏罗世强烈挤压隆升阶段,③早白垩世的走滑伸展盆地形成阶段,④晚白垩世挤压隆升阶段.
关 键 词:秦岭造山带 西秦岭 徽成盆地 沉积充填 构造演化 逃逸构造
分 类 号:P548[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3.10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