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肠炎发生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顾阳春[1] 张照辉[1] 梁莉[1] 王墨培[1] 马力文[1] 贾廷珍[1] 张淑兰[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化疗与放射病科,100191

出  处:《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3年第2期211-214,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Medicine and Protection

摘  要:放射性肠炎是盆腔部位肿瘤放射治疗常伴有的并发症之一,其中以放射性直肠炎和结肠炎多见,偶见于辐射事故受大剂量照射致肠型急性放射病患者.如果小肠处于照射野内,也可导致放射性小肠炎.放射性肠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于开始放射治疗的1~2周后,主要表现为肠蠕动增强、肠痉挛,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便血等症状.慢性放射性肠炎则出现于放疗结束后数月乃至数年,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肠腔狭窄引起排便困难和不全肠梗阻等征象,甚至瘘管形成.

关 键 词:急性放射性肠炎 分子机制 肠型急性放射病 慢性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小肠炎 放射性直肠炎 放射治疗 大剂量照射 

分 类 号:R818[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