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不同给药方法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文英 刘爱英 王晓娇 乔爱琴 

机构地区:[1]河北省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075000

出  处:《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3年第5期569-570,共2页Shanxi Medical Journal

摘  要: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替代疗法可明显降低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RDS)病死率及气胸发生率,同时可改善肺顺应性和通换气功能,降低呼吸机参数,肺表面活性物质目前已常规用于预防或治疗RDS,在临床上已广泛推广,但其价格昂贵,选择一种成功的给药方法是必须的。气管导管内推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促进氧合、减少呼吸机的使用、减少漏气、降低RDS病死率。在我院新生儿科应用国产珂立苏治疗RDS的实践中发现,直接气管导管内推注珂立苏复苏囊加压给氧使患儿短时间内可因气道堵塞而发生暂时性低氧血症、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尤其在用药量多时常发生、并且在患儿自主呼吸存在的情况下容易使药物随呼气喷出,造成药物的浪费,影响疗效,加重病情,增加了二次用药的负担。

关 键 词:肺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观察 给药方法 低出生体质量儿 呼吸机参数 早产 肺泡表面张力 

分 类 号:R722.12[医药卫生—儿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