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海涛[1] 郭雅[1] 曹成明[1] 臧林泉[1]
机构地区:[1]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新药筛选中心,广州510006
出 处:《广东医学》2013年第9期1451-1453,共3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基 金:"重大新药创新"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11ZX09102-001-3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编号:2012AA020304);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0B031500034);广东省中山市科技局项目(编号:2009H018)
摘 要:1,6-二磷酸果糖(fructose-1,6-diphosphate, FDP) 是细胞内天然存在的一种化合物,是细胞在糖酵解途径中产生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在细胞中通过调节糖代谢中若干酶的活性产生药理作用.在现代临床药物治疗中,1,6-二磷酸果糖常以各种盐类的形式被应用(例如1,6-二磷酸果糖钠、镁、钙等),这样既可增强机体对1,6-二磷酸果糖的吸收性,同时附加的金属离子又为本药物引入了新的功效.目前,1,6-二磷酸果糖主要用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急性脑梗死、慢性重症肝炎、肺炎等多种代谢性疾病[1-2],还可用于癫痫的治疗[3].然而有关肿瘤方面1,6-二磷酸果糖的研究很少,本文对近年来其在肿瘤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