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孕妇1963例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3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杜培丽[1] 张慧丽[1] 何玉甜[1] 刘传鑫[1] 孙斌[1] 陈敦金[1] 

机构地区:[1]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广州市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广东省重大疾病实验室,广州510150

出  处:《广东医学》2013年第10期1552-1555,共4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探讨自然早产与医源性早产的危险因素,对比不同孕周分娩及分娩方式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并对自然早产及医源性早产新生儿临床结局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1 963例早产孕妇的临床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及统计分析。结果早产孕妇1 963例,其中自然早产1 290例,医源性早产673例。自然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妊娠期糖尿病、绒毛膜羊膜炎、臀位及妊娠合并贫血,医源性早产主要危险因素为子痫前期、前置胎盘及羊水过少;医源性早产中流产史、剖宫产史、不规律产检史及高龄妊娠均较自然早产多;医源性早产中低出生体重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所占比例、生后1 min Apgar评分<7所占比例、转儿科率、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均较自然早产组高;医源性早产的剖宫产率(98.1%)明显高于自然早产组(43.5%);孕周≥34周的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率明显低于<34周的早产儿;剖宫产与阴道产相比并不能改善早产儿预后。结论自然早产主要危险因素有: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及妊娠合并糖尿病;医源性早产主要危险因素有:子痫前期和前置胎盘。规律产检,避免流产史、剖宫产史及高龄妊娠,控制自然早产与医源性早产发病危险因素,适当延长孕周,选择合适分娩时机对避免早产降低新生儿并发症、提高围生儿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自然早产 医源性早产 危险因素 

分 类 号:R714.21[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