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科学性及实践性特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文正棹[1] 

机构地区:[1]安庆师范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出  处:《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9-20,共2页Journal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基  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9-10D113)

摘  要:古往今来,任何一种文化现象或社会思潮的出现都有促使其形成和传播的历史环境,都有孕育其茁壮成长的社会土壤。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能够被中国人民所接受,不仅仅在于她在当时来说是一种前卫的思想体系,更是因为她适合中国当时的现状,也是被无数实践所证明了的真正的救国之基。那么,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最终成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本呢?这就要从它自身属性说起。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 科学性 实践性 理论 

分 类 号:B0-0[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