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母的高岭石化:TEM数据及其蚀变机制意义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Jung Ho Ahn D.R.Peacor 罗天明[1] 

机构地区:[1]冶金工业部天津地质研究院

出  处:《地质地球化学》1991年第1期34-36,共3页Geology-Geochemistry

摘  要:用透射和分析电子显微镜(TEM和AEM)对新西兰布赖顿地区局部高岭石化的黑云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岭石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出现在黑云母中:(1)以单层组成(厚度为50—300)的叠层夹在黑云母中;(2)以双层单元(14)随机相间于黑云母中。一些双层高岭石单元消失在单黑云母层(10)内,意味着单黑云母层向双层高岭石单元的变化。根据结构和化学成分提出了蚀变机制,即在线状界线上,黑云母完全分解和高岭石结晶。据推测,反应界线上的隧道状构造可作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离子扩散的通道。在大范围岩石的蚀变中,这种线状缺陷对物质迁移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黑云母 高岭石化 围岩蚀变 TEM数据 

分 类 号:P578.959[天文地球—矿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