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云南昆明650032
出 处:《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第15期126-128,共3页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采集我院新生儿科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8例血小板减少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本组病例的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病因:感染是本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占62%,特别细菌感染为晚发性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因素。其次考虑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逐步增多,占6.8%,窒息引起的占5.1%。②临床特征:出现皮疹:10.3%,有出血表现及全身中毒症状的病例占34.5%,无出血倾向仅实验室检查异常:55.2%。③本组病例以晚发型血小板减少症居多,占63.8%,早发型占36.2%。④治疗效果:63.7%的病例经积极治疗原发病后血小板自行恢复正常,预后良好,36.3%的重症病例需用静脉丙种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或输入血小板治疗,治愈率87.9%,病死率:5.2%。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多样,以细菌感染为主,晚发型居多,临床特征多数病例无出血倾向,不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少数重症病例可伴发全身中毒症状,危及生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