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〇年代“不合时宜”文论观的再认识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锋杰[1] 周景耀[2]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文学院 [2]清华大学中文系

出  处:《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第4期161-172,共12页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论争研究"(项目批准号:07BZW012)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一九五0年代的文艺学,作为国家生产的文学思想,是在《讲话》的指导下全面推进的。反过来,这又形成对于《讲话》的尊崇,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得以全面确立,文学的政治化倾向更加强烈而单一。但由于文论界仍然处在紧张的思考中,也由于“双百方针”的实施,出现了一些探索性言论,成为不合时宜的思想。主要表现为修正《讲话》的指导地位,探索文学与人情、人道主义的关系,倡导“艺术即政治”等。这本来是对主流思想的有益补充,但在“左”的思想的制约下,却遭到了批判与否定,既消解了文论的创新性探索,也强化了“左”的思想的流行。现在回顾这段历史,可为我们今天的文论创新提供借鉴。

关 键 词:不合时宜 文论 政治化倾向 文学思想 《讲话》 工农兵方向 双百方针 主要表现 

分 类 号:I206.09[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