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狎优到捧角——《顺天时报》中堂子史料及文人与“相公”的关系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新苗[1] 

机构地区:[1]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

出  处:《文艺研究》2013年第7期111-118,共8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京剧史料学研究"(批准号:10CB074)阶段性成果

摘  要:"相公"是徽班进京后对某类童伶的称谓,绝大多数是男旦,他们住在师傅的私寓里,或出师后自立堂号,除演戏之外,还要从事歌舞侑酒陪客的工作。正因如此,"相公"也成为戏曲史上为前人讳、为尊者讳而很少被谈及的一个话题。在清末改良思潮兴起、堂子趋于没落的历史情境下,一些追求上进的相公开始自我救赎,向戏曲本业回归;发生变化的还有相公身边的文人,随着狎优心态的淡化,他们从狎优的客人转变成捧角的戏迷。文人利用报纸这样的大众传媒,主要从德、艺两个方面,评价、鼓吹、揄扬自己喜欢的相公,这既奠定以后捧角的基本模式,也为男旦艺术在清末民初的兴起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 键 词:《顺天时报》 堂子 文人 相公 捧角 

分 类 号:J809.2[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