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拼音文字方案》的学术史价值  被引量:1

On the Value of Academic History of "Program of the Liangshan Mountains' Yi People's Romanized Character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木乃热哈[1] 毕青青[1] 

机构地区:[1]中央民族大学少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100081

出  处:《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9-26,共8页Journal of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摘  要:20世纪50年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和改革,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诉求。凉山彝族拼音文字经历了艰苦创制,实验推行,再三修改,最后被终止使用这样的一个历时性发展过程,在彝族文字的发展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学术史研究价值,尤其是对后来的四川省《彝文规范方案》的产生、使用和推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梳理这段学术史,从个案研究的角度重新检视少数民族拼音文字的创制、使用和推广中的经验和得失,对当下民族语言文字运用的政策制定和学术参与,当有其前鉴价值和现实意义。The written language creation and reform of China' s minority languages in the 1950s are related to particular historical backgrounds and reality. " Program of the Liangshan Mountains' Yi People' s Romanized Characters" underwent initiatives, cations and abandonment. Yet, it has considerable value of academic provide implications for the policies and academic activities concerning ges revisions, appli- history and may minority langua-

关 键 词:凉山彝族 拼音文字方案 学术史 

分 类 号:H217[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