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音乐而音乐——读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被引量:1

A study of Ji Kang's On Music and Emo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艳红[1] 刘雪松[2] 

机构地区:[1]河北大学艺术学院,保定071002 [2]河北传媒学院音乐工程系,石家庄050071

出  处:《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163-168,共6页Social Sciences of Beijing

摘  要: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文章。出于反名教的需要,嵇康有意混淆了声音与音乐的区别,从而否认音乐具有哀乐之情,并进一步否定了音乐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嵇康的贡献在于认识到音乐的本质是"和",音乐就是"八音克谐",其作用是愉悦人的情感,平和人的性情。嵇康属于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声无哀乐论》开了魏晋时期"文的自觉"之先河。In On Music and Emotion, Ji Kang mixed sound and music purposely to oppose ethical codes. He denied the emotional nature and moralizing function of music, viewed it as "a harmonious combination of sounds by playing eight categories of musical instrument". He belonged to the school of "art for art's sake". With On Music and Emotion, he initiated the "literature consciousness"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关 键 词:声无哀乐 八音克谐 

分 类 号:J605[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