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对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炎性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梁海峰[1] 杨明[1] 韩凌[1] 高亢[1] 陈萍[1] 李晓红[1] 马铮[1]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心脏中心,北京市100038

出  处:《河北医药》2013年第13期1941-1944,共4页Hebei Medical Journal

基  金:北京市西城区优秀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资助课题(编号:20100027)

摘  要:目的对比替罗非班对不同炎性反应水平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手术期血小板活性、炎性因子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348例ACS患者分为A1:SIRS替罗非班组(n=64),A2:SIRS非替罗非班组(n=64),B1:对照替罗非班组(n=110),B2:对照非替罗非班组(n=110)。所有患者给予标准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及PCI治疗。A1、B1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A2、B2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测定4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2d(24~48h),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可溶性CD40L、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9);观察4组患者术后30d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术前,A1、A2组4项指标水平均高于B1、B2组(P<0.01)。A1、A2组之间及B1、B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A1、B1、B2组mPAR较术前降低(P<0.01);4组患者hs-CRP均低于术前(P<0.01);A1、B1组sCD40L低于术前(P<0.05);A1组MMPs-9较术前降低(P<0.01),B2组术后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2d,A1组mPAR、hs-CRP、sCD40L、MMPs-9均低于A2组(P<0.05),B1组mPAR、sCD40L均低于B2组(P<0.05)。术后30d,A2组缺血事件的发生率高于A1、B1、B2组(P<0.05)。A1、A2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高于B1、B2组(P<0.05)。结论炎性反应可能是导致血小板功能活化的一个因素,对于高度炎性反应的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临床预后。

关 键 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替罗非班 血小板活性 

分 类 号:R972[医药卫生—药品]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