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宋云攀[1] 牛信双[1] 张俊[1] 李刚华[1] 杨从党[1,2] 丁艳锋[1]
机构地区:[1]南京农业大学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 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 [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昆明650205
出 处:《中国稻米》2013年第4期13-15,18,共4页China Rice
基 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16B14;2012BAD20B05);云南省科技创新强省计划(2010AD008)
摘 要:2012年在水稻特高产生态区(云南涛源),以超级杂交稻Ⅱ优084为材料,设置4个氮素水平(0、150、300、450 kg/hm2)和2个施氮比例(基蘖肥∶穗肥=8∶2、5∶5),分析了各处理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倒伏指数及茎秆形态学特性,以明确氮素运筹对产量和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素用量增加,水稻产量明显提高,这主要归因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增加显著扩大了群体库容量。但水稻抗倒伏能力随氮素用量增加显著下降,表现在茎秆倒伏指数显著增加,弯曲力矩、折断部位至穗顶的长度及鲜质量显著增大,折断弯矩、弯曲应力显著降低。氮素后移虽然有利于产量提高,但是降低了茎秆折断弯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倒伏风险。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0.2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