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彬[1] 黄庆[1] 刘怀珍[1] 陆秀明[1] 李康活[1] 李惠芬[1] 邹积祥[1]
机构地区:[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出 处:《中国稻米》2013年第4期30-34,共5页China Rice
基 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广东省水稻现代产业体系水稻耕作栽培与土肥岗位专家;广东省农业厅超级稻高产水肥研究项目
摘 要:1996年以来,超级稻在我国水稻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探明华南双季稻区超级稻水分利用特征及其物质生产规律,有利于水稻高产、优质和水分高效栽培技术的构建。由此,笔者于2011年在广东省农科院白云基地对2个超级稻品种(五优308和合美占)进行了3种水分管理模式(淹灌、干湿交替和畦灌)的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水分管理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物质生产特征。结果表明,与干湿交替和畦灌相比,淹灌条件下2个超级稻生育前期的茎蘖数最大,但分蘖盛期延后了7 d;最大分蘖数平均分别高0.9万个/667 m2和2.2万个/667 m2;抽穗期的株高和SPAD值分别高1.4%、5.5%和0.9%、2.4%,倒1叶和倒2叶叶面积分别高4.5%、16.9%和3.6%、11.4%,干物质分别高1.0%和7.0%;成熟时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高4.4%、5.7%和2.7%、3.3%,成穗率、结实率和物质转运率分别高1.7个、4.9个百分点,4.9个、7.0个百分点和0.8个、4.0个百分点。不同水分管理水稻的有效穗数和干物质基本没有差异;但产量表现为干湿交替>畦灌>淹灌,其中干湿交替的产量较淹灌和畦灌分别高9.2%和5.4%。统计分析表明,淹灌与畦灌的最大茎蘖数、成穗率、功能叶面积、物质转运率、结实率和早稻产量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可见,干湿交替灌溉最有利于超级稻群体构建和产量形成,但通过品种选育和栽培措施来提高淹灌条件下的物质转运、成穗率和结实率,实现超级稻高产和高效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