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河南坠子的发展与女艺人关系摭考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丁炎[1] 

机构地区:[1]河南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出  处:《兰台世界(上旬)》2013年第7期92-93,共2页Lantai World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传统音乐曲牌索引及其统计研究(11CD101);河南省哲学社科青年资助项目:豫鲁皖边农村说唱音乐的考察与传承研究(2011CYS005);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河南民间艺术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研究(112400430128);商丘师范学院2011教改项目:本土传统音乐文化与高校特色音乐专业建设研究(2011JGXM36)研究成果

摘  要:河南坠子,又称坠子、坠子书、简板书、响板书等,这些名称主要是因其使用坠子弦伴奏或击节简板而得名[1]68。河南坠子形成于清末民初,产生于河南本土的一种说唱曲种,曾经影响过大半个中国。河南坠子从最初的河南乡村庙会地摊说唱艺术,逐渐演变成一个流行于河南、天津、山东、安徽等地较有影响力的说唱曲种,这与河南坠子艺人,特别是女艺人有着重要的关系。

关 键 词:河南坠子 艺人 民国时期 说唱艺术 清末民初 乡村庙会 影响力 板书 

分 类 号:J809.2[艺术—戏剧戏曲] K258[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