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东沙东北冷泉流体的来源和性质:来自烟囱状冷泉碳酸盐岩的证据  被引量:2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韩喜球[1] 杨克红[1] 黄永样[2] 

机构地区:[1]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310012 [2]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510075

出  处:《科学通报》2013年第19期1865-1873,共9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21950607);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R51102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6040)资助

摘  要:大陆边缘海底冷泉活动区往往赋存有大量的冷泉碳酸盐岩,冷泉碳酸盐岩的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过去海底富甲烷冷泉流体活动的状况.相对于在海水-沉积物界面上生长的化学礁灰岩和碳酸盐结壳等冷泉碳酸盐岩类型,形成于海底以下流体通道周围的烟囱状冷泉碳酸盐岩能更忠实地反映过去海底冷泉流体的信息.本文对采集自南海东沙东北的高镁方解石质烟囱状冷泉碳酸盐岩进行了详细研究,在定量分析碳酸盐物相及其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结合产出环境特征和年龄对其形成温度进行约束,利用高镁方解石-水体系氧同位素分馏方程计算沉淀流体的氧同位素组成,研究古富甲烷冷泉流体的来源与性质,并探讨其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藏之间潜在的成因联系.研究认为,南海东沙东北陆坡烟囱状冷泉碳酸盐岩的碳源自生物成因甲烷,它的形成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藏的破坏密切相关.古冷泉流体的δ18O值为(1.9‰±0.3‰)^(0.6‰±0.3‰)V-SMOW(Vienna standard mean ocean water)之间变化,平均1.4‰±0.3‰ V-SMOW.经估算,水合物分解释放出来的流体在冷泉流体中的贡献最高可达45.7%.分析认为,古海平面下降和陆缘海底峡谷的下切,以及海底滑坡等气候与环境变化因素是导致南海东北陆坡水合物藏曾经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研究区广泛分布的烟囱状冷泉碳酸盐岩指示水合物分解释放的甲烷在渗漏出海底之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被硫酸盐-甲烷转换带附近的微生物捕获和消耗转化,最终以冷泉碳酸盐岩形式实现了永久封存.

关 键 词:南海东北陆坡 烟囱状冷泉碳酸盐岩 碳氧同位素 天然气水合物 藏富甲烷冷泉流体 

分 类 号:P736.3[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