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曼小说的批判解构功能——以小说《一切》和《三十岁》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保宁[1] 

机构地区:[1]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8

出  处:《长安学刊》2013年第2期1-4,共4页Chang’an Science Periodical

基  金:本文为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巴赫曼作品的批判解构功能研究”成果之二(编号11K159)

摘  要:奥地利当代女作家巴赫曼的小说揭示了战后西方社会现存秩序的矛盾和潜在危机,表现出非常深刻的时代主题和犀利的批判、解构功能。巴赫曼的小说通过诗化的语言和隐喻的方式来表达她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她认为人生的悲痛像一张拉满的弓,人的成长过程就是驯兽的过程,适应了人类,就是一种被囚禁和被摧毁。但人不能就此甘于现状,永远忍受这种“侮辱和伤害”的生活;她主张人的思想要努力挣脱世俗和现实,渴望过上一种有尊严的生活。为此她在小说中发出了“摧毁这可耻的旧制度吧”的呐喊,这种呐喊代表了世界正义的力量,代表了人类对文明的呼唤。的作品对的,对奥地利文化的审视和批判,都达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和西方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不同。

关 键 词:巴赫曼 小说 批判 解构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