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叶建明[1] 封建华[1] 卢国元[2] 郁丽霞[1] 董晓红[1] 顾晓霞[1] 陈文君[1]
机构地区:[1]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肾内科,昆山215300 [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苏州215006
出 处:《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年第7期615-617,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Nephrology
摘 要: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狼疮性肾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及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变化,初步探讨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性肾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单纯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2例,狼疮性肾炎患者38例,狼疮性肾炎患者根据肾活检结果病理分型Ⅱ型9例,Ⅲ型6例,Ⅳ型20例,Ⅴ型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共70例根据SLEDAI评分分组,SLEDAI≥9分37例,SLEDAI<9分33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血浆sEPCR及sTM含量。同时常规检测血凝常规及D-二聚体,并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SLE组及LN组sEPCR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P<0.01),单纯SLE组及LN组sTM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与单纯SLE组比较,LN组sEPCR水平显著增高(P<0.05),sTM水平显著增高(P<0.01)。(2)与SLEDAI<9分比较,SLEDAI≥9分sEPCR及sTM水平显著增高(P<0.01)。(3)与LNⅣ型比较,Ⅲ型的sTM水平显著降低(P<0.05),Ⅲ型的sEPCR及Ⅱ型的sEPCR及sTM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Ⅱ型比较,Ⅲ型的sTM水平显著增高(P<0.05)。(4)血浆sEPCR与sTM呈正相关性(r=0.419,P<0.05)。结论:(1)血浆sEPCR与sTM呈正相关,sEPCR可作为反映内皮功能损伤的新指标。(2)单纯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浆sEPCR和sT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D-二聚体、ESR、SLEDAI呈正相关,提示sEPCR可能参与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能作为狼疮活动的预测指标。(3)Ⅳ型狼疮患者的sEPCR和sTM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sEPCR和sTM可能能作为狼疮性肾炎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关 键 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血栓调节蛋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