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脉高压症“切脾”、“保脾”对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侯杰[1] 刘伟新[1] 肖慧杰[1] 罗兰[2] 

机构地区:[1]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二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一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出  处:《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年第7期1191-1193,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Diagnosis

基  金:黑龙江省卫生厅审批资助项目(课题编号2011-374)

摘  要:1936年Rousse lot等在肝硬变患者剖腹术中发现门静脉压力明显高于周围静脉压力,于是门静脉高压症的命名开始广泛应用,门静脉高压症(PHT)是由于功能性或器质性门静脉阻力增加和门静脉血流量增多所致,临床表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呕血(黑便)腹水等门脉高压症(PHT)是临床常见的综合症。1880年由意大利病理学家Banti首先描述,至1902年Gilbert倡用"门脉高压症"(PHT)这一名称沿用至今,迄今已达一个世纪。

关 键 词:门脉高压症 肝脏细胞凋亡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压力 Gilbert 切脾 保脾 门静脉血流量 

分 类 号:R657.3[医药卫生—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