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10 [2]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出 处:《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年第4期16-23,共8页Review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研究"(项目编号:08JZD0014);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珠江三角洲服务型工业研究"(项目编号:11JDXM79007)的资助
摘 要:农地建设用地配置是经济主体为追求农地收益最大化而改变农地资源配置状态的结果,其源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地边际收益的相对下降和建设用地边际收益的相对上升。在转型市场经济时期,由于垄断、外部性、产权不清等因素将引致农地建设用地配置过程中大量土地资源被置入公共领域,转为土地租值,而相关经济主体为追求收益最大化会对其中的公共资源进行争夺,这将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基于对农地建设用地配置的理论分析,在对完全竞争市场时期农地建设用地配置分析框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能够用于解释转型市场经济时期农地建设用地配置的分析框架。通过研究发现,完全计划经济体制的土地租值消散最大而最无效率,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土地租值消散次之而效率居中,完全市场经济体制的土地租值消散最小而效率最优。
分 类 号:F012[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7.2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