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仁发[1]
机构地区:[1]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出 处:《管理世界》2013年第8期41-52,共12页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10YJC790331);"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12YJA790082);欧盟-中国合作项目"URBACHINA(SSH.2010.4.13);WP2;2011-2015"的研究成果
摘 要: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集聚理论角度,利用2003~2010年我国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1)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为负的显著性,服务业聚集显著提高地区工资水平,且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力较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无显著性影响,消费性服务业集聚和公共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制造业与服务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的共同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具有显著性作用,而制造业与公共性服务业共同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作用不明显。(3)从制造业集聚外部性效应来看,MAR外部性对地区工资水平效应不显著,而Porter、Jacobs外部性效应显著,但Porter负外部性效应远大于Jacobs正外部性效应。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