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南京210046 [2]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药剂科,江苏南通226006
出 处:《中南药学》2013年第7期521-524,共4页Central South Pharmacy
基 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编号:08KJB360009);江苏省中医药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课题(编号:HZ07071);江苏省药学一施贵宝医院药学科研项目(编号:JS2012-04)
摘 要: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研究的核心,也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但由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以及有效成分对机体作用的协同性,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十分困难,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研究方法,已成为制约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公认的瓶颈问题[1]。寻找适合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方法,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一直是中药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这已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和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相关领域和主题的重要内容[2]。现今国内外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主流研究模式是化学分离后逐个进行活性测试或活性导向下的追踪分离[3],所确定的成分是否是药效的代表性成分有待商榷[4]。首先,中药是多成分、多靶点的复杂体系,所体现的治疗效果也往往是多种成分作用于不同靶点的整合结果,这也是中药的特色和优势[5],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1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