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郑鸿[1] 何冰[2] 谭宏昌[1] 钟环[1] 陈继铭[1]
机构地区:[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外科,广东省湛江市524001 [2]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广东省湛江市524001
出 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年第8期734-736,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摘 要:【摘要】目的探讨前外侧人路和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髋臼假体放置角度差异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67例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外侧入路组(31例)和后外侧入路组(36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中测量髋臼假体安放时的前倾角、外展角,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髋关节中立位的最大髋关节屈曲角和后伸角,以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和脱位发生率。结果前外侧入路组术中髋臼假体放置的前倾角为8°~20°,外展角为30°~40°;后外侧人路组中髋臼假体放置的前倾角为15°-30°,外展角为35°~45°。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平均最大屈曲角(110°±11°比100°±10°)和最大后伸角(15°±4°比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5.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术后Harris评分[(89±11)分比(88±12)分]和髋关节脱位发生率[3.2%(1/31)比5.5%(2/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对髋臼假体前倾角的放置有不同要求,前外侧人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应当比后外侧人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小;髋臼假体放置角度差异对疗效无显著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23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