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磊[1]
出 处:《政治与法律》2013年第9期17-24,共8页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基 金: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项目"后殖民时代民族自决权的流变与当代民族矛盾的内在联系研究"(课题编号:12HZK009);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CLS(2012)D234];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课题编号:13YS084);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编号:hdzf 10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际法学J51103)资助
摘 要:《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将民族自决权的主体范围规定为"所有民族"。尽管我国已经签署该公约,但在批准时有必要对这一规定进行保留,因为该公约所谓"所有民族"不应当是绝对的。中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适当的保留不违反《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目的和宗旨,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人权理事会的监督与评议无法影响中国所提保留的有效性。从历史角度考察,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与俄罗斯接受中国所提保留的可能性较大。即使少数国家提出反对,它们也基本不会反对整个《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在与我国的两国之间生效。
关 键 词:《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民族自决权 主体范围 中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